近日,走进南充市嘉陵区塘殿路的银海丝绸改造扩能及形象提升项目现场,只见工人们正忙碌地打着龙骨架、喷着真石漆,无尘车间改造和办公楼翻新工作正有序地进行着。
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,作为嘉陵区丝纺服装产业“五朵金花”之一,长期专注于蚕丝被的研发生产,产品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省领先。随着企业的发展,建于2011年的厂区暴露出诸多问题,原有房顶和墙壁材质保温隔热防尘效果差,灰尘散落影响产品品质,厂区形象与高端品牌形象严重不符……为打破发展瓶颈,今年2月,银海丝绸决定对厂区进行改造扩能和形象提升,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“我们将打造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无尘车间、翻新办公楼、新建500平方米的中国蚕丝被之乡文化馆,文化馆将融入蚕丝被系列产品展示及南充丝绸发展史等内容。”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彭伟介绍,该项目于4月3日开工,目前正在进行无尘车间改造和办公楼翻新工作,无尘车间改造预计6月完工,厂区整体改造将在今年年底完工。
智能化改造是此次升级的核心亮点。8台送货机器人即将入驻车间,全自动输送装置构建智能物流体系;精炼车间将配备新型打棉机和自动化炼桶,蒸汽房与双氧水储罐的建设让生产流程更环保高效。在仓储环节,标准化仓库配备的喷淋系统将安全等级提升到新高度。
而500平方米的“中国蚕丝被之乡文化馆”将串联起工业生产与文旅体验,通过展示南充千年的丝绸发展史和蚕丝被制作工艺,打造“工业旅游+乡村旅游”新模式。与之配套的四层综合大楼集产品展示、质量检测、职工培训等功能于一体,构建起从生产到体验的完整价值链。
近年来,嘉陵区始终坚持“立桑为业、多元发展”的发展理念,全力做强产业链、创新链、利益链“三大链条”,全面推进现代化蚕桑基地建设,全力推动蚕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,全区蚕桑产业年产值突破46.34亿元。
银海丝绸车间改造扩能及形象提升项目的顺利推进,成为嘉陵区蚕桑产业升级浪潮中的生动注脚,更生动诠释了政企协同推进产业升级的嘉陵实践。自项目启动以来,嘉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便建立了设备更新和技改项目重点库,实行“一项目一专员”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,积极协同多部门为技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。同时,持续强化政策传导效能,指导企业申报国家两新、省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,以全周期精准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改清障护航。
从无尘车间到文化展馆,从智能设备到体验中心,银海的蜕变不仅破解了老牌企业的发展困局,更通过“基地+厂区”联动模式,为全区蚕农打通了产业链增值通道。“改造后的银海丝绸将以全新的面貌,让蚕丝被在研发生产及蚕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向新的高度。”彭伟说。
信息来源:四川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