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4日,“万千蝶变乡村行”2024中省媒体采风团从成都出发,一路北上,来到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。随着最后一季的晚秋蚕鲜茧的售出,涪城区蚕桑现代农业园终于闲了下来。不远处的绣房内,绣娘们正用指尖挑动着由园区内蚕茧制成的丝线,在织物上勾勒着客户们预定的图案。
绣娘正在完成客户预订的刺绣作品
涪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多年以来,涪城区将蚕桑产业作为农业重点产业发展,形成了沿金环线—绵中公路—产业一号线集中连片的渝南绵蚕桑产业带,发展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蚕桑基地1.15万余亩、带动发展桑园3.5万亩,可年产蚕茧2230吨、精品生丝210吨,全产业链复合产值超5.6亿元。如今,涪城区已成为川中北蚕桑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小小蚕茧,是如何让农户实现增收,形成亿元产业的呢?涪城蚕桑全产业链龙头企业——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薛忆表示,抓好利益联结机制和农业科技创新是关键。
为抓好利益联结机制,涪城区探索了“政府主导+龙头企业+服务主体+生产主体”的蚕桑产业发展模式,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将栽桑养蚕作为第一车间,统一打造高标准桑园和标准化蚕棚,此后将其承包给农户管护和养蚕,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,实现规模化养殖,在带动农户养殖积极性的同时,提升了蚕茧产量和质量。
“每年不仅有工资,还有保底的生活费,土地承包费只收一半,还给我们买了保险。”王昌义来自杨家镇回龙寺村,2017年开始养蚕,现已带动全村300余户村民一起养蚕。对于现在的生活,王昌义已经很满足。今年,他承包的4个蚕棚的收入首次突破了100万元,纯利润在20万元以上。
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蚕茧样品
关于农业科技创新方面,薛忆表示,丝的质量70%取决于蚕茧的质量。一次偶然机会,她们发现了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桑蚕“秋华×平30”这个雄蚕品种。它具有生命力强、产丝量较常规品种提高20%、茧丝质优良、生丝品质达丝质分类标准最高等级6A等特点。在经过四年反复试验后,该品种已顺利引进到杨家镇柏林湾村,并推广到全区,农户和终端客户反馈都很好,前景很不错。
关于下一步桑蚕产业如何发展,涪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规划在2026年底,将全区桑园面积稳定在3.5万亩,实现年产鲜茧2260吨以上,全产业链总产值增至6亿元以上的目标。
消息来源:农民日报客户端